谁怕谁?中国上调37%稀土价格,特朗普真面目暴露,万斯紧急灭火

Connor 和合期货交易 2025-10-14 1 0

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咆哮着对中国加征100%关税时,他或许没想到,中方的反击会如此迅速而精准。短短48小时内,从稀土管制到反垄断调查,中国打出一套组合拳,让美方从“极限施压”急转“紧急灭火”。中国如何用稀土撬动美国命门?这场高压对峙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转向?

稀土提价37%,中方的“无声警告”

10月9日,中国商务部连续发布六份公告,宣布对稀土物项、技术、设备实施出口管制。次日,北方稀土和包钢股份同步调价,稀土精矿不含税价格跃升至每吨26205元,环比涨幅高达37%。

这一数字瞬间震动市场——过去五个季度,稀土价格涨幅始终稳定在个位数,此次突然拉高,显然不是市场自发行为。

谁怕谁?中国上调37%稀土价格,特朗普真面目暴露,万斯紧急灭火

更值得玩味的是时机。10月10日,特朗普刚宣布将对华加征100%关税,中方的提价公告紧随其后。这种“巧合”被外界视为对美方的直接回应:中国不仅拒绝在稀土问题上妥协,反而通过价格杠杆放大反击力度。

毕竟,美国80%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,从F-35战机到芯片制造,稀土断供意味着整个高端产业链的瘫痪风险。

美方态度急转:从“关税核弹”到“不想开战”

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仅持续了不到半天,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就在福克斯电视台上紧急“灭火”。

他明确表示:“美国不打算与中国打贸易战”,并强调特朗普“与中方关系良好”。副总统万斯随后补充称,美方“珍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”,愿意进行“理性谈判”。

这种态度的急速转变,暴露了美方的战略焦虑。一方面,美国通胀压力尚未缓解,联邦债务已突破37万亿美元,新一轮关税战只会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更高成本;

谁怕谁?中国上调37%稀土价格,特朗普真面目暴露,万斯紧急灭火

展开全文

另一方面,中方对稀土、锂电池等关键领域的管控,直接击中美国军工和科技产业的软肋。正如华尔街分析师所言:“美国在收手前,必须想清楚自己还能承受多少反噬。”

中方的“规则化反制”:师夷长技以制夷

此次中国的反击并非简单对抗,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“规则博弈”。商务部在公告中明确,稀土管制适用于全球范围——即使境外企业使用中国技术或设备生产稀土,也需获得中方许可。这一逻辑与美国对芯片出口的“长臂管辖”如出一辙。

更巧妙的是,中方将所有措施置于WTO框架和国内法授权下,既避免了授人以柄,又建立了“规则合法性”。

例如,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、对美籍船舶加征港口费,均是对美方歧视性政策的对等回应。这种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”的策略,迫使美国直面自己制定的规则陷阱。

谁在贸易战中“伤得更重”?

回顾2018年以来的贸易战,美国并未占到便宜。数据显示,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,进口成本上升了约10%,这些成本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分担。而中国通过产业链调整和市场多元化,逐步降低了对美依赖。

此次稀土博弈中,中方更展现出三大优势:

谁怕谁?中国上调37%稀土价格,特朗普真面目暴露,万斯紧急灭火

资源掌控力:全球70%的稀土开采和90%的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;

技术壁垒:中国独有的稀土提纯技术,短期内无法被替代;

反制工具库:从不可靠实体清单到反垄断调查,中方已构建多层次应对机制。

反观美国,重建稀土产业链需耗时10年以上,而新能源、军工等产业根本等不起。这也是为何万斯一边声称“手中有筹码”,一边又紧急呼吁谈判。

APEC峰会前的博弈:虚张声势还是最后一搏?

随着10月底韩国APEC峰会临近,中美双方的动作愈发密集。特朗普将关税生效日设定在11月1日,恰在APEC会期之后,暴露出其“边打边谈”的算计。而中方通过稀土、高通、港口费三连击,明确传递出“谈可以,但绝不受胁迫”的态度。

未来局势走向可能呈现三种可能:

阶段性妥协:美方暂缓部分关税,中方放宽稀土民用出口,为APEC会晤营造氛围;

谁怕谁?中国上调37%稀土价格,特朗普真面目暴露,万斯紧急灭火

对抗升级:若美方坚持高压策略,中方可能进一步收紧半导体原材料、光伏技术等出口;

长期僵持:双方在科技、金融领域持续“脱钩”,但避免全面贸易战。

大国博弈,赢在战略定力

这场稀土攻防战,既是贸易摩擦的缩影,也是国际秩序的见证。中方的反击之所以精准有力,关键在于把握住了三大核心:资源杠杆、规则话语权与产业韧性。而美方的进退失据,折射出霸权思维在多极化时代的困境。

对中国而言,核心任务仍是深化改革开放、推动科技自立。稀土反制虽利剑出鞘,但真正的胜算在于能否在半导体、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突破“卡脖子”困境。

正如中国商务部回应所言:“不愿打,但也不怕打。”当特朗普团队一边喊着“友好”一边举起关税大棒时,世界看清了一个事实:真正的强者,从不靠虚张声势取胜。

大国博弈的终极筹码,不是嗓门的高低,而是产业链的深度与战略的定力。很明显,中国的筹码要比美国多得多,那我们何惧之有呢?

评论